儒-孟子与公孙丑

阅读进度

参考

提到概念

汉武帝时,才重新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。(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)

忧患兴邦,安逸亡身

法久弊生

形式大有用处,因为习惯形式可提升为精神的实质

业由心造,命不由天

悟道容易,修道难;修道容易,行道难;行道容易,成道难;成道容易,弘道难

天时相当于命运,地利相当于环境,人和则相当于伙伴

曹操得天时,孙权得地利,刘备得人和,鼎足三分的局面。

汉宣帝: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,奈何纯任德教,用周政乎!且俗儒不达时宜,好是古非今,使人眩于名实,不知所守,何足委任?”乃叹曰:“乱我家者,太子也!”
汉、唐、宋、元迄明、清,历代帝王的真传秘诀。
以后的历史,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都是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纵横家、谋略家、王道、霸道杂用的拼盘,并不是绝对没有王道,那些治世的帝王也照样讲究仁慈。
《离娄》:“徒善不足以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“
偏听医师饭不敢吃;偏听律师路不敢走;偏听佛家人不敢做。
古今中外的人文文化、历史哲学的问题重心,主要关键还是心的问题,并非是物质的问题。“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”,所以无论个人与社会,
有《红楼梦》大观园的繁华时代,如果不知检点,便有红楼梦醒时凄凉的后果。这是历史法则,历史的因果定律,必须特别注意。

中国文化本有的精神,包括宗教、哲学以及人生生命价值的因果观,同时更是破除千古迷信的宿命论的重点: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

《史记》之难懂,就在这种高明的处理手法。当他记叙周文王、周武王如何创业、如何兴起时,全篇都是好话,但是他的文章里有块“骨头”,这块骨头没有摆在这里,而是摆在《齐太公世家》里。
齐太公就是姜太公,当他遇到文王、成为文王的辅政以后,司马迁用“阴谋修德”这四个字点出文王把道德仁义作为阴谋的手段,说明文王、武王还是假借仁义而已。

孔子“素王”,释迦牟尼“空王”

学问之道,就是要变化气质。

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

王道精神,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。全世界的国家民族中哪个真正做到了“自由民主”呢?即使有,也不过是假借自由民主之名而行霸权之实,不也正是孟子所说的“以力假仁者霸”吗?

儒家的“养心、养气”,道家的“炼心、炼气”,佛家的“修心、修气”

《菜根谭》:栖守道德者,寂寞一时;依阿权势者,凄凉万古。达人观物外之物,思身后之身,宁受一时之寂寞,毋取万古之凄凉。参考

齐桓公对管仲之专信,在历史上的确是少有的

管仲辅助齐桓公,晏子辅助齐景公

虽有智慧,不如乘势;虽有镃基,不如待时(乘势待时)

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

宋儒的理学

不动心,无念,无妄念

透过千思万虑如何去认识无思无虑的道体,是慧悟的关键所在

志心于道德者,功名不足以累其心;志心于功名者,富贵不足以累其心;志心于富贵者,则亦无所不至矣。

宋朝陈仲微: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,而不可以啖尝天下之豪杰;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,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英雄。

任侠尚气

宋明理学关于心气二元的理论或心气合一

孔子没有谈过养气,曾子、子思也没有;乃至在《易经》中,孔子也没有谈过养气。老子说过养气,如“专气致柔”等。庄子也谈过气。

佛家“真空妙有”,道“气化万物”

孟子七字的修养原理: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”

《孟子》全书最重要的就是《公孙丑》,“内圣外王”的修养方法。

“内圣外王”用现代话说是“内养外用”之学:一个人格的完成,是由内在学问、思想的修养,而发挥到外在利世利人事业的功勋,这就是圣贤的道理。

所谓“圣贤”,只是一个人内养的升华和外用的圆融罢了。

人真修养到“不动心”啊,就是“内圣”境界。很多人对“不动心”非常动心。

两千年的中国文化,春秋战国之后儒墨道家,汉朝佛教传入以后,成为儒释道教,隋、唐、五代时,整个思想、学术界都是禅宗的天下。
宋朝成了儒教,宋初的五大儒,程颐、程颢,张载、朱熹、陆象山等,都是有名的理学家。反对理学,反对佛家以及道家。(外儒内禅)

烦恼是由妄想而来,而不是思想。

佛学里,思是思,想是想。思想不一定是妄想,但一般人平常思想都是妄想,因为这些“想”都不实在、不稳定,停留不住,保持不住,
随时跟着外境、生理、气候、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,所以叫它做妄想。要做到妄想而不动心,真是谈何容易!

孟子的“不动心”,重点在为人处世,待人接物。勉强说,是佛学里“事理无碍”的初阶。而佛学里的真正“无念”,除了“事理无碍”以外,还涉及“理无碍”、“事无碍”、“事事无碍”等。

曾子不动心的原则就是“守约”。

“阴阳”不玄奥,“阴阳”就好比数学上加和减的代号。

心物是一元的,心气也是一元的,是一体的两面。伸一只手出来,是手背先动还是手心先动?

儒家传道以《书经》为主,《书经》是尧舜传心的法则。

兵家出于道家,医家、农家、纵横家、法家也都出自道家。只有坐而论道、专门强调仁至义尽的,才算是儒家。

气:空气,氣:进食后体内所产生的生理之“气”,“炁”是“无”、“火”两字合成,表示没有后天的“气”或“氣”,而是先天的“元炁”

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

中国的哲学思想很难研究,因为多半都包含在诗词与文学作品之中。

《楞严经》: 性风真空,性空真风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

百日筑基

单鼻孔呼吸法:中午以前用左鼻子呼吸,手自然地托住右边面颊,拿食指不着痕迹地堵住右鼻孔,过了中午,反过来多用右鼻子呼吸。

儒家:“存心养性”,佛家:“明心见性”,道家:“修心炼性”

《系辞下》:将叛者其辞惭。中心疑者其辞枝。吉人之辞寡。躁人之辞多。诬善之人其辞游。失其守者其辞屈。

诐辞、淫辞、邪辞、遁辞

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:
舍利弗智慧第一,
目犍连神通第一,
富楼那说法第一,
须菩提解空第一,
迦旃延论议第一,
大迦叶头陀第一,
阿那律天眼第一,
优波离持戒第一,
阿难多闻第一,
罗喉密行第一,
孔子七十二弟子:
冉牛政治第一,
闵子孝顺第一,
颜渊德行第一
孟子弟子:
先贤:乐正克、万章、公孙丑、公都子
先儒:陈臻、充虞、屋庐连、徐辟、陈代、彭更、咸丘蒙、高子、桃应、季孙、子叔疑、孟仲子、浩生不害、盆成括
其他:滕更、陈仲子、公明仪、告子、公明高、离娄、匡章、夷之、孟季子、周霄、曹交、景春、宋句践、貉稽、曼丘不择
一个人必须先仔细研究,确定自己的人生观。
确定自己的人生观是要以何等人物作目标,才有努力的方向和路线。最好是做世界上第一等人,做不了第一等人即使做末等人,也要有一个目标。
从事政治,想当总经理,这些只是职业,并不是人生观。确定人生观是说做圣人或英雄,或豪杰,或富翁,或凡夫。在女性而言,则或为贤妻,为良母,或为女英雄、女圣人。

马丁路德:不择手段,完成最高道德。

诗就是韵文的一种,诗就是文章,不同的只是变成可以歌唱出来的韵文。

历史上没有多少“明君”,也没有多少“能臣”,多半都是“具臣”。具臣就是有一个位子,有这么一个人摆摆样子就是了。

刚日读经,柔曰读史。“刚日是阳日单日;柔日阴日双日。心气刚强经书,心绪低沉历史。

政治与经济、财政是相辅相成、互相为体用。

真正的修行,修正心理行为,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,修正自己喜、怒、哀、乐的情绪等,也就是心理思想上、生理变化上、言语行为上毛病的修正。

《成唯识论》转识得智:转八识而得四智

亲亲、仁民,而后爱物

孟子性善,荀子性恶,告子不善不恶。
因为这些牵涉到的事实和问题,已经属于人类形而下的行为了。本来形而下的是非善恶就很难下定论。(很难下定论)
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吗?老实说,不知道。
“心”:佛家所言是形而上的本体,所谓清净本然的本性,孟子所讲的儒家的性善恶之论,是形而下的后天之性,是人道立场。人类有了生命以后的后天的形而下的心性。
佛家所讲的“性”,是万物还没有形成以前的那个本体的代名词,是非善非恶、可善可恶、能善能恶的。至于儒家,千余年来对人性善恶的研究,有些人往往把形而
下的是非善恶解释到形而上的心性本体。
一定要在儒家对形而上本体问题作个探讨,那么《易经》的太极之说可以勉强说是相似。
恻隐、善恶、辞让、是非这四端,正如佛家所说的慈、悲、喜、舍四无量心。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。
佛家的心理行为,是侧重归纳于形而上道而立论;孟所说的人伦道德,是从形器世间人文礼义而立言,并非佛家的最后目的所谓涅槃境界——淚是非,无分别,不可同日而语。
不过,他们利人的行为和宗旨确是相同;其所不同的,正如佛说“一切圣贤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而已。
老庄等于佛家的“禅学”,飘然远引,独超物外。佛家犹如儒家的《易》《礼》之教;老、庄与道家,则同于儒家的《诗经》《春秋》之教;唯有《书经》,独为儒家的人伦大教。

仁术:一个人从事的职业和谋生技术与善恶道德没有决定性的关系,但是也不能不谨慎。

人的四端:恻隐心、羞恶心、辞让心和是非心【仁、义、礼、智】

大舜大乘,大禹中乘,子路小乘。

经义断狱

中国古时候找不出法律条文定罪,那么就找法理,到哪里找法理呢?四书五经,这叫做“经义断狱”。
照古圣先贤的思想,认为应该宽恕的,就赦免;如果在行为上没有触犯条文,但是就法理观点看有伤天害理的地方,照样判罪,这是中国文化中法律的特有精神。

曾子:“用师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“。

《论语·微子》: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

孔距心知罪

弘法利生

陶弘景:梁武帝的山中宰相

过去考功名,四书五经是必读之书,年纪轻轻的怎么读得懂?常常越读越糊涂,冤枉了圣贤。说年纪大了就读懂了吗?也不见得。圣贤之学的难懂。
如果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够,人生经验不够,没有做过官,没有带过兵,没有这些人生经验的话,还是不懂。

中国文化里,诸子百家,花样繁多,只读了四书五经就大言孔孟代表了中国文化,那就实在太幼稚了。中国文化包罗万象,孔孟思想虽然伟大却是文化中的一环而已。

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:“死亡”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、一个过程,不是结束。

以孝治天下

孔子在《易经》不封不树:没有坟地的界限就是“不封”,不立墓碑作为标记就是“不树”

重死轻生,重远轻近,重难轻易

秦汉以后就没有儒家了。秦汉以后,虽然处处标榜孔孟,但是却没有看到真正的孔孟之徒,大部分都是拿孔孟的招牌骗饭吃而已。

中国历史,汉、唐、元、明、清一路下来,不仅政治上有门阀,军事上有军阀,经济上有财阀,学术界还有学阀。

孔子,曾子(大学),子思(中庸),孟子【四人是师徒关系】

五四运动的孔家店大老板是孔子,二老板是孟子。

历史命运的名言: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
(周公五百年有孔子;孔子五百年有汉武帝、董仲舒等;又过五百年出了梁武帝和达摩;再五百年后,就是宋明理学家王阳明等;后五百年就是现代)
五百年出个英雄、三百年出个戏子(伟大的艺术家诗人画家也,须经过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培养。尤其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,经过几百年的培养不可)

提到书文

《陆宣公奏议》

《六法全书》

《周礼•地官•载师》

二十六史:二十四史+《新元史》和《清史稿》

《人物志》

帝王教科书:《贞观政要》、《大学衍义》、《资治通鉴》

十通:《通典》、《通志》、《文献通考》、《续通典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续文献通考》、《清朝通典》、《清朝通志》、《清朝文献通考》、《清朝续文献通考》

通典:https://ctext.org/tongdian/zhs

《满汉升官图》:德第一、才第二、功第三、良第四、柔(服从)第五

《礼记》中《士行》、《儒行》

《达摩禅经》

《摩诃止观》

《大安般守意经》

李约瑟: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

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

《林间录》

《宋史》

《明儒学案》

《史记•刺客列传》参考

《史记•游侠列传》参考

《史记•吴太伯世家》参考

《史记•齐太公世家》参考

张横渠讲究养气,《东铭》、《西铭》

《诗经•豳风》中周公所著《鸱鸮》:"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" 参考

《正气歌》
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。
下则为河岳,上则为日星。
于人曰浩然,沛乎塞苍冥。
皇路当清夷,含和吐明庭。
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。
在齐太史简,在晋董狐笔。
在秦张良椎,在汉苏武节。
为严将军头,为嵇侍中血。
为张睢阳齿,为颜常山舌。
或为辽东帽,清操厉冰雪。
或为出师表,鬼神泣壮烈。
或为渡江楫,慷慨吞胡羯。
或为击贼笏,逆竖头破裂。
是气所磅礴,凛烈万古存。
当其贯日月,生死安足论。
地维赖以立,天柱赖以尊。
三纲实系命,道义为之根。
嗟予遘阳九,隶也实不力。
楚囚缨其冠,传车送穷北。
鼎镬甘如饴,求之不可得。
阴房阗鬼火,春院閟天黑。
牛骥同一皂,鸡栖凤凰食。
一朝蒙雾露,分作沟中瘠。
如此再寒暑,百沴自辟易。
嗟哉沮洳场,为我安乐国。
岂有他缪巧,阴阳不能贼。
顾此耿耿在,仰视浮云白。
悠悠我心悲,苍天曷有极。
哲人日已远,典刑在夙昔。
风檐展书读,古道照颜色。
道教《金光咒》
天地玄宗,万炁本根。
广修万劫,证吾神通。
三界内外,惟道独尊。
体有金光,覆映吾身。
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。
包罗天地,养育群生。
受持万遍,身有光明。
三界侍卫,五帝司迎。
万神朝礼,役使雷霆。
鬼妖丧胆,精怪亡形。
内有霹雳,雷神隐名。
洞慧交彻,五炁腾腾。
金光速现,覆护真人。

提到诗词

《题酒户修孔庙状》冯道幕客
槐影参差覆杏坛,儒门子弟尽高官。
却教酒户重修庙,觅我惭惶也不难。

开口神气散,意动火工寒

唐代诗僧贯休和尚的《山居诗》
难是言休即便休 清吟孤坐碧溪头
三间茆屋无人到 十里松阴独自游
明月清风宗炳社 夕阳秋色庾公楼
修行未到无心地 万种千般逐水流
苏轼
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
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
八风: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
《和人赠沈彬》廖匡图
冥鸿迹在烟霞上 燕雀竞夸大厦巢
名利最为浮世重 古今能有几人抛
苏轼的《洗儿诗》
人人都说聪明好 我被聪明误一生
但愿生儿愚且蠢 无灾无难到公卿
李隆基的《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》
夫子何为者 栖栖一代中
地犹鄹氏邑 宅即鲁王宫
叹凤嗟身否 伤麟怨道穷
今看两楹奠 当与梦时同
历史哲学的诗:
论诗五首 赵翼〔清代〕
满眼生机转化钧,天工人巧日争新。
预支五百年新意,到了千年又觉陈。
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只眼须凭自主张,纷纷艺苑漫雌黄。
矮人看戏何曾见,都是随人说短长。
少时学语苦难圆,只道工夫半未全。
到老始知非力取,三分人事七分天。
诗解穷人我未空,想因诗尚不曾工。
熊鱼自笑贪心甚,既要工诗又怕穷。

提到历史

齐湣王

曾西

广成子、赤松子、黄石公

宋朝陈仲微

个人扩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