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别裁

阅读进度

https://www.quanxue.cn/ct_nanhuaijin/lunyu/lunyu01.html

提到概念

十九世纪肺病,二十世纪癌症,二十一世纪精神病

伯牛的病,颜回的穷,子路的果,子贡的达,冉求的艺

礼不是行礼,而是《礼记》的文化精神。

愤启诽发

一切学问的最后,都需要哲学做总结论的。

论语是完整的,每篇一个文章,宋儒标记不对

真人和假人

孔子学问基本:仁孝

孔子最重要著作:《春秋》

孔家店被打倒,很冤枉

知识渊博,不算有学问。做人做事对,有真学问。

倮虫:借指人类

中国文化的孝道,是千秋事业,非现世功业

项羽入本纪,孔子入世家

富不过三代,穷不过五服

古文、四六体、作诗、填词

中国文化的演变发展:1 秦汉以前(道家、墨家、诸子百家) 2 汉以后

学问:作人做事。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

子路:军事学的专家

“君子务本”。文学好,知识渊博,那是枝节的,学问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,人生的建立,内心的修养。“本立而道生”,学问的根本,在培养这个孝悌,孝悌不是教条。

“仁”,就是孔子做学问的最高目的。

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,可是他作人做事完全对了,就是有学问。

三道合一:君道,臣道,师道

《礼记》是文化的宝库,也是过去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,里面包括了现代的学问:政治、经济、哲学、教育、社会、科学,什么东西都有,乃至医药、卫生 ,以及中国人过去的科学观念,都有了。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《礼记》是不能不研究的。

文化形态:衣冠文物

易经的思想是科学到哲学。融合了哲学、科学、宗教三种精神。

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。

形而上的,在中国人叫作“道”,在儒家思想叫“天”,“天道”也就是“本体论”。 形而下,西方哲学"知识论","人生价值论"

西方形而上分唯心和唯物

“礼”不光是礼貌、礼节,而且包括了形而上的哲学,和形而下人生上的一切运用。

楚辞、汉文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小说,清对联

教是教育,化是感化。教化。

道: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的代表;有时候是道路之道,有时候是原则或法则。

经史合参

中国文化发展得最早的是科学,而科学中最先发展的是天文,讲世界科学史,乃至讲科学,一定先研究天文。要讲天文,则中国的天文,在三千年以前就发达了。 在全世界而言,是一马当先的。讲天文又必须讲数学,而中国的数学,六千年以前,也很发达。

《易经·系传》说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,渐矣。”

三王之治在道德,五霸之志在事功。

国父: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。孔子的为政是教化。教化不是教育,教是教育,化是感化。

天体分为:三垣四象二十八宿

科学最先发展是天文,天文必须讲数学。

孔子删诗书,定礼乐

诗经分为两类:风雅颂。赋比兴。

世界上两个东西没办法实验:政治和军事

人情世故:要懂人(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),要懂事(过去现在未来)

世界上政治思想逃不过中国安居乐业四个字。

康熙:圣谕广训

看相:《麻衣》、《柳庄》《铁关刀》《冰鉴》

《人物志》《素书》

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,一部《素书》定乾坤。

有心无相,相由心变。有相无心,相随心转。

冰鉴:功名看器宇,事业看精神,穷通看指甲,寿夭看脚踵,如要看条理,只在言语中。

人才:才,德,学

学问既要学,也要问

外国人汉学是中国学问,中国人汉学是考据训诂之学。

苏轼《论养士》https://baike.sogou.com/v63631281.htm

看得破,忍不过。想的来,做不到。

为政是一种牺牲,要智仁勇齐备。而不是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为政的基本精神:人溺己溺,人饥己饥。

孔子一生学问所在:礼。

中国文化必须知道礼记,偏向于中国哲学根本思想,包括形而上的宗教哲学问题。

读书人要把品德修好,这是公认的目的。

二顾全书

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

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

哲学没有答案的老问题:人究竟为了什么?

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

孔子最佩服的人:泰伯,伯夷,叔齐

人有所求则不刚。

冯道:长乐老人《天道》《偶作》《北使还京作》

孔孟的学问是做人。

提到书文

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

心思不定,看相算命

袁枚《子不语》纪晓岚《阅微草堂笔记》 王渔洋《池北偶谈》

《史记·列传·货殖列传》参考

《史记·列传·游侠列传》参考
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孟子曰:“是焉得为大丈夫乎?子未学礼乎?丈夫之冠也,父命之;女子之嫁也,母命之,往送之门,戒之曰:‘往之女家,必敬必戒, 无违夫子!’以顺为正者,妾妇之道也。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与民由之,不得志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此之谓大丈夫。” 参考

《礼记·经解》参考

百善孝为先,原心不原迹,原迹贫家无孝子。万恶淫为首,论迹不论心,论心世上少完人。

《易经·系传》子曰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。”子曰:“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,系辞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”参考

《宋史纪事本末 卷七十九陈亮恢复之议》今之儒者,自以为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。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,而方低头供手以谈性命,不知何者谓之性命。 参考

《论语》一书,无非下学之事也。学者求其上达之说而不得,则取其言之若微妙者玩索之,意生见长,又从而为之辞:曰此精也,彼特其粗耳。此所以终身读之, 卒堕于榛莽之中,而犹自谓其有得也。夫道之在天下,无本末,无内外。圣人之言,乌有举其一而遗其一者乎!举其一而遗其一,是圣人犹与道为二也。然则《论语》 之书,若之何而读之,曰:用明于心,汲汲于下学,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,功深力到,则他日之上达,无非今日之下学也。于是而读《论语》之书,必知通体而好之矣。

《朱子语类 论语二十六 宪问篇 莫我知也夫章》:下学者,事也;上达者,理也。理只在事中。若真能尽得下学之事,则上达之理便在此。参考

不因其人而废其言,不因其言而废其人。

菩萨畏因,凡夫畏果

马丁路德·金说:不择手段,完成最高道德。

提到人物

明代陈眉公:“如何是独乐乐?曰:无事此静坐,一日是两日。如何是与人乐乐?曰:与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如何是众乐乐?曰:此中空洞原无物,何止容卿数百人。”

赵清献公

提到诗词

直到天门最高处,不能容物只容身

“诸葛一生唯谨慎,吕端大事不糊涂”

相逢尽道休管好,林下何曾见一人。

穷极则呼天,痛级则呼父母

提到历史

个人扩展

取名:女诗经,男楚辞,文论语,武周易